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朝代。構成中華民族主體的漢族也在這時正式形成漢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對中國歷史上以后各朝代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今天世界上許多國家把“漢”作為中國人或中國文化的代稱。
漢長安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國際性大都市。它比當時西方的古羅馬城還大兩倍。從長安城遺址出土的陶水管道和我們今天的下水管道非常相似說明當時長安城已有了完善的下水道系統。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漢瓦當。和秦代瓦當相比漢代的瓦當面積加大邊棱加寬瓦質發灰文字瓦當增多。瓦當上的文字除標明、使用范圍外還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漢代非常重視農業。牛耕已經廣泛使用并從中原地區推廣到西北邊疆。從漢墓出土的鐵制農具、陶倉及倉內的糧食。表明漢代農業的高度發展。農業的發展是漢代強盛的物質基礎。
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畜牧業也十分興旺。當時的家禽家畜數量大、品種多。陶質牛、雞鴨、豬圈等都是從漢墓出土的隨葬晶。
漢代在冶鐵、紡織、制陶、造紙等手工業的規模和技巧上都超過了前代。當時冶鐵規模很大。
漢代陶器有畫彩和色釉兩種。漢代彩釉主要有綠色和黃色兩種。
1957年在西安灞橋一座西漢墓中出土了西漢紙。以前普遍認為紙是公元105年蔡倫發明的而這些紙的年代則不晚于公元前118年。灞橋紙的發現將我國造紙術的時間向前推進了近200年。
橫貫亞洲大陸的“絲綢之路”在漢武帝時開通從此在中國絲綢西傳的同時西域各國的良馬、植物、樂舞等也源源不斷地傳人中國。
長安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交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