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兩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也是陜西歷史上的黃金時代,F在的海外華人自稱為“唐人”他們居住的地方稱為“唐人街”反映了唐朝對后世產生的巨大影響。
隋王朝于公元581年建立第二年就開始修建都城——大興城。大興城是由少數民族建筑大師宇文愷設計并主持修建的。唐代改名長安城這是唐長安城的平面圖它是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葺完善的。唐長安城氣勢宏偉整齊劃一全城分為宮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以朱雀大街為中軸線11條縱向大街和14條橫向大街把整個長安城劃分為108塊區域稱為“坊”。這種布局對以后各朝代產生了深遠影響也被亞洲一些國家如日本、朝鮮規劃都城時所效仿。
唐代長安城面積達84.1平方公里是古羅馬首都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達的6倍明代長安城的9.3倍。
我國瓷器起源很早考古發掘證明我國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了原始瓷。唐代瓷器成為重要的手工業產品并遠銷國外使中國有“瓷國”之稱。這些是唐三彩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以黃、褐、綠三種顏色為主要色釉的陶瓷工藝器主要作陪葬用。彩色博物館、紀念館和展覽館釉的使用把我國陶瓷工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三彩器流行的時間較短燒制的地區較少因此遺物不多非常珍貴。
漢朝之后中國銅鏡在唐朝得快速發展唐玄宗李隆基常在8月5日他生日的這一天賜文武百官銅鏡以后民間也竟相效仿更刺激了銅鏡的生產。這里展出的四神十二生肖鏡、孔子問答鏡、八卦鏡等式樣新穎紋飾圖案活潑多樣是唐代銅鏡的精晶。
唐代金銀器制作精美是唐王朝的標志。這些富麗精致的金缽、銀盤碟、石榴罐等大多是1970年從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共發現各類文物1000多件其中金銀器有270件是出土唐代金銀器最多的一次。
從扶風法門寺出土的金銀器有飲食器、容器、藥具、日用器皿等。式樣眾多綜合運用了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鉚接、鍍金、鎏金等工藝手段反映了唐代金銀器制作工藝的最高水平。
唐代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富足因而有更多時間從事文化娛樂活動。狩獵、打馬球、蕩秋千、拔河、雜技、樂舞等活動非常盛行。這些是唐代的圍棋子紅色的是瑪瑙綠色的是琉璃圍棋在唐代十分盛行。
絲綢之路在唐代更加繁榮中外交流達到鼎盛時期當時有 3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唐朝有友好交往。騎馬俑、騎駝俑多為胡人形象。牛首瑪瑙杯質地精良造型優美具有濃厚的波斯風格。展柜中的白瓷胡人頭、黑人俑和白瓷人形尊等實物都是唐王朝與中亞、非洲友好交往的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