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攻略 >> 西線游 >> 長安游記之茂陵前的沉思 |
長安游記之茂陵前的沉思
|
|
茂陵前的沉思 茂陵景區游客雖多,大部分都是為了參觀霍去病墓前的國寶級石刻,真正的茂陵反而無人問津。在霍去病墓前向西眺望,不遠處巍峨的土山就是茂陵。據當地人說,茂陵只剩下這個大土堆,實在沒有必要去看。但是我遠道而來,怎么能不拜謁茂陵呢?這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是連續修建了五十三年的陵墓,是漢朝規模最大、最聞名遐邇的陵墓。即使沒有任何景觀,光憑“茂陵”這兩個字就夠吸引人了。 站在茂陵前,恐怕任何人心中都會產生些許壓抑和敬畏。那在幾十里外就隱約可見的巍峨封土,近看顯得越發高大厚重,在日光下伸出長長的陰影,籠罩著遠道而來的拜謁者。封土上整齊地排列著一行行墨綠的松柏,像是沉默而威嚴的衛兵。四周過去曾有鱗次節比的宮殿、祭壇,我站立的位置應該是當年祭祀的正殿,也曾煙霧繚繞,春秋上供。然而此時已看不到任何景觀,園寢享殿早已灰飛煙滅,當年陵上合抱的古柏也不知歸去何方。我想象在成噸的泥土下埋藏著漢武帝的棺槨和堆積如山的隨葬品,可惜我們看不見他,或許永遠看不見。 其實我并不是想看到什么,只是想感受一種氣氛而已。茂陵本身就是一種濃郁而渾濁的氣氛。這里也有閑云野鶴,有慷慨激昂,但骨子里浸透著沉郁頓挫的氣息。腦海里浮現出唐人的句子:“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還有:“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秋波、秋雨,這韻味太凄涼,看來自古茂陵就和秋的沉郁和肅殺聯系起來,難見一絲歡快的亮色。這又令人想起茂陵的主人劉徹,他不也是以“秋風客”之號聞名后世的么?讀讀他的《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搖落兮雁南歸……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耐老何!”此中絲毫沒有千古一帝的豪情,也喪失了祖先《大風歌》的氣概,只有未老先衰的嘆息和恐懼,正所謂:“并汾喬木,望秋先隕。”秋風客畏死,但不管他怎樣求仙問道、自欺欺人,終究還是躺在茂陵供人瞻仰。古人云物過茂盛則當殺,或許正是“茂”字引來綿延千載的秋意。我去時正逢盛夏,看不到茂陵秋雨,渭水的秋波也近乎干涸,但那秋意仍裹著蕭瑟和肅殺從心底掠過,令人不覺寒侵骨髓。 茂陵周圍星羅棋布的土堆下埋葬著衛青、霍去病、李夫人、霍光、金日單等聞名遐邇的歷史人物;從平定匈奴的良將,到一顧傾城的佳人,再到權重一時的名相,仿佛群山主峰周圍的支脈。他們的名字只能在兩千年前的典籍上看到,既熟悉又遙遠;他們本人則和封土一道安臥了幾十個世代,令此時站在他們頭頂的拜謁者心中生出神秘的隔膜感。我甚至想打開墓室,看看安臥其中的是不是他們,也幻想封土下的一切都和兩千年前別無二致。然而即使真能打開陵墓,我們所能發現的也只能是年代久遠、腐朽不堪或是蒙滿塵垢的遺物,當年的舊觀和墓主的魂魄一樣虛無縹緲,永難復原。何況墓室決非像封土一樣無人問津、安享太平,經歷西漢、東漢和魏晉的一次次盜墓狂潮,令人簡直無法想象殘存的慘狀。然而這些盜墓事件本身也早已成為歷史,甚至已經和茂陵融為一體。四周靜謐冷清,除了偶爾經過的卡車,只有青草在微風中抖動,好象開辟以來就保持不變,讓人渾然忘記時間的流動,容易再次生出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的思緒畢竟又回到那位秋風客的身上。恐怕很難用三言兩語講清他統治的時代。他擊敗了匈奴,統治了西域,征服了西南夷,入侵了朝鮮,攻占了閩越和南越,將中國領土擴大了一倍;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封禪泰山,扶持神道,影響了后世幾千年的思想;他還誅殺宗室,削奪王侯,公營鹽鐵,設立均輸,成為空前的鐵腕人物;他又大興土木,好大喜功,揮霍無度,濫發貨幣,以至百姓流離,民不聊生。他和秦始皇一樣陷入矛盾:身兼難得的賢主和罕見的暴君;既不遺余力地求仙問道,又熱情十足地修建陵墓。令我驚奇的是他在《秋風辭》中的坦率,當著眾多大臣吟唱自己哀情的皇帝恐怕難得一見。后世一直在為他的評價而爭論:司馬遷用春秋筆法對他暗地抨擊,班固在大唱贊歌的同時為他的弱點嘆惋,司馬光則毫不留情面的予以大力撻伐,今天的歷史課本又封他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行為攪得當時天下不得安生,使今人受益匪淺又渾然不覺。 歷史的老毛病是健忘和短視,諸如“漢武帝遠不如漢文帝”、“漢武帝沒有亡國是靠祖宗陰德”之類的怪論在長時間里成為主流。我對此類評價雖不是漠不關心,但也并不想予以太多注意。畢竟古往今來,做實事就要準備挨罵,做遠大的實事的人更要準備承擔遠大的罵名。漢武帝做的事都不容易,而后世不負責任的罵名卻很容易地一層層積累,此后還得花很長時間來肅清他們。史官的筆很少給予人公正的評價,而完全“公正”的評價其實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做事是為了讓史官記住、讓后世膜拜,未免太過可憐。如果在承受非議的同時,能有幾個人理解他所作所為的意義,那也就夠了。 茂陵前立著兩通石碑:一通是清朝巡撫畢沅題的“漢孝武帝茂陵”,一通是國務院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志。走近前看,石碑上滿是涂改液和油漆亂涂亂畫的痕跡,有“到此一游”之類留言,也有不堪入目的臟話乃至鄉村小店的廣告。對照著不遠處公路旁堆積著的垃圾,令人心中不知什么滋味。或許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或許許多人并不明白這陵墓的歷史地位,但我始終無法在心中諒解這些行為。茂陵本身已經被破壞過許多次,我不希望現在還有人破壞它的氣氛。每一筆輕率的涂抹,每一件垃圾的丟棄,都在嚴重地創傷著茂陵豐富的歷史內涵。時間已近中午,油煙的氣味已開始洋溢,或許我該走了。 就這樣將時間花費在沒有什么景觀的茂陵,我的心中卻十分充實,就像參觀完馬踏匈奴石雕時的感覺。在這短短的工夫里,我拜謁了墓主,思考了歷史,感受了氣氛,所得斐然。今后有機會我還會再來,繼續茂陵前的沉思。沉思是一種樂趣,一種無以名狀的、觸動內心的樂趣,它的深度和廣度都但近乎無限,我只是接觸了一小部分,就有如此大的收獲。愿歷史能不斷地讓我明白新的東西,以作為我不懈沉思的獎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