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帝陵不設華表石像宮闕墻臺兩千年后僅剩基址埋于地下方正如覆斗(類似被削去尖頂?shù)慕鹱炙?的封土也大都被歲月磨去了棱角長滿草木好似天然渾成的巨大山丘使人聯(lián)想起帝王死后“托體同山阿”。漢家的陵寢制度乃至政權(quán)體制幾乎全盤承自于短暫而輝煌的秦朝。 自從2200多年前秦王嬴政坐鎮(zhèn)陜西一統(tǒng)天下亞洲大陸東部的富饒山川就凝結(jié)為一整塊領土皇帝這頂金冠就成為這塊土地上第二個太陽。自此之后盡管內(nèi)戰(zhàn)摧殘和異族入侵總是周而往復地如期而至但無論割據(jù)政權(quán)維持得再好也無法讓黎民百姓感到長治久安在人們心目中天下一統(tǒng)的生活才能達到完美的平衡因為這里的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于龐大帝國所帶來的榮耀有時甚至甘于為之忍受獨裁者的暴政。直到上個世紀辛亥革命之前中央集權(quán)的帝國一直主宰著神州大地西方意義上的封建(分封建制)時代早就因秦始皇帝的降臨而結(jié)束了。
與蒼涼寥落的漢陵相比臨潼的秦始皇陵已經(jīng)沸騰了30年。即使在冬日的旅游淡季兵馬俑博物館里依然游人如織。上世紀70年代發(fā)現(xiàn)的這支至少擁有8000人馬的陶制秦軍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其實它們只不過是秦始皇180多個陪葬坑中的3個而已。至于對整個秦陵的探索時至今日仍不斷帶給人們意外的震驚。(關于秦始皇陵最新的詳盡報導參見本刊2004年9月號。)秦陵封土比所有漢陵都高大雄偉但“如果不打開它不過是一個長滿石榴樹的土山。”秦始皇陵考古隊長段清波先生曾經(jīng)這樣平息我急于一睹這座土丘的熱望。可就是這座貌不驚人的土丘6年以來讓段先生時而茶飯不思時而驚喜雀躍。在秦始皇陵區(qū)60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青青麥田之下很可能就會冒出神奇似兵馬俑的寶藏驪山腳下平凡的山坳很可能就是修陵人取土之處……在整個陜西似乎秦磚漢瓦俯拾皆是歷史的靈光隨時可能在你腳下閃現(xiàn)。
這座長滿石榴樹的土丘因為屬于秦始皇而吸引著無數(shù)中外游客兵馬俑更是為陜西帶來每年數(shù)以億計的收入整個陜西省也因為秦始皇而光芒四射。考究起來陜西這個稱呼并不風光它源于地處黃河邊的陜縣(今屬河南省)之西但若提起“秦”這個地名則大為不同。盡管在秦始皇之前中原人眼中的秦地粗野蠻荒幾近夷狄但后來“秦”卻代表了整個中國直到今天更多的學者相信西方“China”一詞來源于“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