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是城市的眼睛古老的西安千百年前就有了這樣的眼睛。從漢代到今天它見證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它“目睹”了這座城市世世代代人的生存。玄奘取經歸來在朱雀門皇城腳下一洗16年的風塵;李自成兵臨長樂門下慨然長嘆:皇帝若得長樂則百姓長苦矣!“二虎守長安”即將彈盡糧絕的時刻馮玉祥自廣州帶援軍北上解了“西安之圍”后來城西修得新門百姓感戴馮將軍的功德將此門命名為“玉祥門”……
2005年5月是西安城墻歷史性的時刻古老的城墻再度彌合為完整一周。
大概在2000多年前漢武帝就在長安城修建了最早的城墻。那時共有12個城門。名字也非常古雅動聽宣平門、清明門、霸城門、覆盎門、西安門、廚城門、洛城門、雍門等。而唐代的外城門有15個:東邊有通化門、春明門、延興門南邊為啟夏門、明德門、安化門西面是開遠門、金光門、延平門北墻開設丹鳳門、芳林門、景耀門、光化門玄武門和安禮門與宮城共用。單從這些充滿內蘊豐美的城門名稱就足見唐代經濟文化的繁盛。現存城墻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而成的。據《城邑考》載那時僅設城門四個:“東長樂南永寧西安定北安遠”。上世紀80年代由于歷史原因西安城墻、城門多處殘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西安市政府開始大規模修復城墻。為了交通便利又開通了建國門、尚德門、朱雀門、文昌門、小北門。
老城門有優美的歷史故事新城門是新時代的注解。日前記者在此將城門故事與各位讀者分享。
朱雀門 大唐在這里迎接取經歸來的玄奘
唐初僧人玄奘發現諸多經著之說矛盾重重理論相互排斥莫知所從就決心赴印度取經。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他為了求得真經離開長安出涼州經玉門關沿絲綢之路獨自向西而行。途中歷盡艱險他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意志歷時4年穿越數十國終于抵達天竺(今印度)那爛陀寺。在那里學習經著向高師求教。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長安他從古印度帶回了657部梵文佛經。取經歸來玄奘受到皇城百萬臣民的盛大歡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迎接玄奘。迎接儀式在朱雀門舉行。那時建筑宏偉壯觀的朱雀門是皇城的正門也就是皇上出入的南門。此后玄奘法師便一心在大慈恩寺翻譯經文設壇講經弘傳佛法。史載玄奘翻譯經文共用時十九年。
長樂門、安遠門、永寧門 飽受戰火洗禮
歷經了朝代更迭飽受戰火蹂躪古長安城的城門幾經損毀和修復。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由長樂門(今東門)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對身邊將士說:“若讓皇帝長樂百姓就要長苦了。”將士們一聽此言群情激憤點火燒毀了長樂門城樓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將軍曾在長樂門城樓上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這一舊址已被修復作為西安事變紀念地。
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時期清兵龜縮城內抵抗新軍的進攻。當時安遠門(今北門)的城樓是滿族人的彈藥庫里邊駐守的清兵負隅頑抗新軍集中火力轟擊彈藥庫致使清兵受到致命打擊全線潰敗。至此統治西安人民265年的清政府被推翻了遺憾的是雄偉壯美的安遠門城樓也在戰火中被毀掉了。
發生在1926年的著名的“二虎守長安”是一次攻守戰斗激烈、持續八個月之久的艱苦戰役。這次戰事充分顯示了城墻“深溝高壘”的防守優勢。1926年春北洋軍閥吳佩孚的走狗劉鎮華率所部“鎮嵩軍”12萬人馬由河南入陜企圖攻占由陜西國民軍隊控制的西安城把西安圍得水泄不通。城內督辦李虎臣和二師師長楊虎城的部隊總數不足3萬人。全城40萬人被圍困長達八個月之久。“二虎”一方面動員全體士兵和全城百姓以城墻為屏障頑強抵抗一方面又向廣州國民政府求援。城外的“鎮嵩軍”也加緊了攻勢。窮兇極惡的“鎮嵩軍”因與城內的守軍相持不下便想困死城內的軍民。他們放火燒了城外已經成熟的麥田40萬畝沖天火光延續了五六日城內軍民餓死的就有兩萬余人。“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守城戰堅持得非常艱苦。直到10月受廣州國民政府編制的馮玉祥部隊奉命援陜他們星夜兼程出奇制勝連打四仗使劉軍全線潰退狼狽逃出潼關解了西安之圍。在這次戰斗中永寧門(今南門)失去了美麗的箭樓。
1928年西安人民為紀念馮將軍的歷史功績在城西豁口處建一門取名玉祥門。
1949年5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在陜西戰役中強渡渭河沖破敵人的火力封鎖直搗西安城炸開安定門(今西門)將紅旗直插鐘樓上解放了西安。
勿幕門 中山門 革命先驅者的紀念碑
勿幕門俗稱小南門開通于1939年以此紀念辛亥革命中陜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
井勿幕陜西蒲城縣三合鄉人生于1888年是中國最早的同盟會員之一。井勿幕志向遠大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孫中山創建的同盟會。回陜后他奔赴渭北各縣宣傳同盟會綱領秘密發展了30多名成員成立了同盟會陜西支部.在辛亥革命中他積極奔走以年輕的熱血之軀奉獻于祖國和人民。從此反清的火種在三秦大地燃起。1918年11月20日井勿幕在歸返三原途經興平縣南仁堡被人謀害。他被孫中山譽為“西北革命巨柱”。
此外在1926年為了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西安城在東門側開通新門命名為中山門。
新門取意:向往和平 尊崇勤儉
新中國成立以后新開辟的城門東有朝陽門南有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朱雀門、含光門北有尚德門、尚勤門、尚儉門、尚武門。其中與西安火車站、大雁塔處于同一南北軸線上的和平門開通于1953年取此名是為了表達飽經戰亂的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渴望。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城墻已破損嚴重。西安市政府開始大規模修復城墻號稱“鐵市長”的張鐵民市長親自帶領軍民修葺城墻建設環城公園。開辟于1986年的建國門、尚德門、尚勤門、尚儉門極大地便利了西安市的交通。這些城門名字里喻義著崇遵道德、勤儉持家的中國傳統美德。
2005年5月西安城墻完全彌合古城閉合成一座名副其實的方城。
現在西安城墻共有城門18個。從北開始順時針依次為:尚武門、安遠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朝陽門、中山門、長樂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永寧門、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安定門、玉祥門。
古城墻的閉合不僅實現了把擁有千百年歷史的西安城墻完整連接起來的夢想也預示著歷史留下的裂痕即將縫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