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公里長的宏偉城墻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筑是西安人的驕傲。但經歷了多年風雨剝蝕長短不一的裂縫、剝落殘缺的墻磚使城墻看上去像一位垂暮的老人出現了種種問題———
“一年前這里的裂縫還只是細細一條現在的裂縫卻能伸進一個拳頭了!”常年在西南城角環城公園鍛煉的市民李建章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說“城墻上的裂縫越來越大了!”
連日來記者沿環城公園對城墻進行了走訪發現城墻大大小小的裂縫有百余條除裂縫外城墻還存在著風化、沉降等現象。眾多像李建章這樣關心城墻的市民在呼吁:盡快拿出具體維修方案將城墻長遠保護早日提上日程!
現場 上百裂縫!5處沉降!
在連日的走訪查看中記者發現墻面上長短不一的裂縫及被歲月剝落、殘缺不全的墻磚隨處可見。城墻大大小小的裂縫足有百余條其中長近8米、寬4厘米以上的就有30多條。城墻東北角的情況最嚴重有的裂縫甚至從城墻垛口一直延伸至底部。緊鄰城墻東北角的一面垛墻上裂縫就有8條之多。小南門至玉祥門段城墻有些裂縫甚至可以伸進一只拳頭。
同時西北城角南側、小東門、北門甕城踏步等處墻面中上部至垛口處風化情況嚴重一些墻體出現硝堿現象。一些磚塊被風雨磨掉了棱角凹凸不平用手輕輕觸碰就會往下掉渣。部分城墻向外鼓出道道裂縫更是令人觸目驚心。文昌門至建國門段內城墻還有200多米是裸露墻體沒有包磚。小東門至朝陽門間的一處垛臺上甚至還長著一叢樹木。
城墻裂縫等問題已引起城墻景區管委會的高度重視。管委會近期組織工作人員對城墻墻體裂縫進行了一次調查統計并形成了書面報告。這份“沉甸甸”的城墻裂縫統計報告顯示:除10處嚴重墻體裂縫外建國門、玉祥門、城墻東北角等處城墻還出現5處嚴重沉降。目前我市已進入汛期城墻急需維修。
擔憂 4大因素威脅城墻安全
經歷了600多年風雨飄搖古城墻雖有幸保存下來但也已是千瘡百孔。1983年以來西安城墻經過大規模修繕恢復了往日雄姿但至今仍面臨種種嚴峻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文物保護專家他們表示威脅城墻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還是夯土芯、孔洞、雨水下滲、地基荷載等四大因素。
●威脅一:夯土層差異。城墻大部分夯土層主體為明代所建而和平門至玉祥門之間墻體夯土芯為唐代和明代的加疊夯土層。由于兩種夯土在夯土層黏結度上存在差異尤其和平門至玉祥門這段城墻還是旅游熱點經常舉行大型活動人流量大電瓶車、自行車來往穿梭墻體負載大使墻體夯土芯存在很大隱患。目前玉祥門以南部分城墻外側墻體已向外鼓出。
●威脅二:排水設施損壞嚴重雨水下滲。西安城墻能保存至今得益于它有著完整的排水系統。但目前許多排水設施損壞嚴重有的排水口被封有的排水不暢。而海墁上存在的不均勻沉降也導致排水坡度起伏極易造成積水雨水下滲使墻體出現裂縫又導致海墁裂縫進一步增大。城墻西南角臺、東南角臺滲水較嚴重。中山門南馬道管理房滲水嚴重已上報國家文物局列入維修計劃。
●威脅三:孔洞威脅。城墻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文革等時期留下許多暗堡、防空洞這些孔洞給墻體帶來很大威脅。據悉西門南側第一馬面處的防空洞一直延伸到城河處1983年北門箭樓垮塌和2004年西門南側第一馬面夯土塌陷就是防空洞惹的禍。目前西門箭樓北側地基下沉也是因防空洞所致。
●威脅四:地基荷載增大。城墻內外修建了許多高樓大廈致使地基荷載增大加之過度開采地下水以及城墻孔洞較多造成城墻地基下沉城頂海墁城磚開裂墻體出現沉降、裂縫導致雨水下滲直接破壞墻體長此以往很有可能導致墻體滑坡。
聲音 大型文體游樂活動應限制
威脅城墻安全的一些其他因素也在逐漸引起人們重視。今年兩會上城墻就成為政協委員關注的熱點城墻上禁止設廣告、禁止開展大型體育活動城門“有實無名”急需添補等賀軍朝、劉琦等委員提出的18件政協提案都和城墻有關。
市政協委員劉琦認為西安城墻首先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一些大型文體和游樂活動對城墻的壓力和破壞毋庸置疑將其作為文體活動和游樂活動的載體顯然不合適。他建議有關部門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制定對古城墻保護的規定和細則禁止在古城墻上舉辦各類大型文體、游樂活動嚴格限制其他商業性活動以杜絕和減少對古城墻的破壞。
欣喜 古城墻保護引起重視
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最具古都旅游和人文特色的圈帶狀大走廊西安城墻是彰顯古城魅力的核心資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保護和利用好這份珍貴的文化遺存。2004年9月我市正式成立城墻景區管理委員會由市委常委千軍昌擔任管委會主任對城墻景區進行統籌規劃、統一建設和統一管理。
城墻景區管委會自成立以來致力于“墻、林、河、路、巷”五位一體的生態化建設在城墻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城墻景區設施維護、城墻出入口改造、部分城墻裸露墻體包砌、城墻敵樓和箭樓等建筑的修繕恢復、城墻海墁修繕維護、城墻裂縫修補等等各項城墻保護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開展。
希望 長遠保護方案有望年底出臺
平遙古城的坍塌曾讓多少人嘆惜也為西安城墻的保護敲響了警鐘。保護古城墻應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即使小裂縫也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小裂縫演變成大裂縫長此以往西安的這份驕傲還能保持多久?
針對城墻出現的裂縫、沉降問題城墻景區管委會和市文物局積極接洽并于8月19日組織專家進行了實地勘查專家認為雨水下滲對裂縫加重和墻體破壞影響很大。根據專家意見管委會正在加快制定城墻緊急搶修方案并爭取專項基金對城墻進行搶修和維修保護。
古城墻更需要一個長遠的保護計劃。記者從城墻景區管委會獲悉管委會正在著手制定城墻文物保護方案以期為城墻保護進一步提供依據保護方案有望在年底出臺。計劃籌建城墻文物研究保護中心設置15名專職人員從事保護工作。同時管委會還計劃對城墻的建筑碑、維修碑記、各門洞門楣進行普查并按國家文物局規定的標志碑形狀及要求進行改進。
城墻景區管委會計劃建立西安城墻文保檔案把城墻分為東南西北四部分對墻體裂縫、孔洞、基礎沉降、墻體包磚、城上古建筑等進行文物普查;并組織專家對城墻的包磚年代、形狀、夯土成分等進行勘測、取證對城上建筑如城樓、箭樓、魁星樓、閘樓等進行實地觀測記錄其結構及彩繪情況為將來維修提供資料依據在此基礎上做出城墻文物保護的系統化方案以及搶修預案、維修方案。
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護城墻。
像西安古城墻這般規模的城墻在全國已所剩無幾了。許多城市把歷史留在了書本里值得慶幸的是我們13.7公里的城墻仍在使我們把自己城市的歷史疊加在了現實中。城墻是我們的驕傲和財富我們的確應該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