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窯神碑。碑文詳細地記載了耀州窯的燒造盛況,是一個研究耀州窯和中國陶瓷史不可多得的石刻資料。
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陳列室西南角安置有一塊矮小的石碑———《德應侯碑》,它乍看起來并不太起眼,卻是我國最早的窯神碑,詳細地記載了耀州窯的燒造盛況,它的發現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機會。
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著名的古陶瓷專家陳萬里、馮先明先生來到陜西省耀縣黃堡鎮調查耀州窯遺址時,意外地發現了“德應侯碑”。當時,大路邊有一所區立小學(后改為第四中學),他們上前打問,得知這兒原先是東岳廟,舊建筑依然存在。當地群眾說這里是窯神廟故址。于是,兩位先生便步入學校內查看,院內豎立的幾通碑石記載著東岳廟的建筑沿革,并無窯神廟的任何蹤跡。兩位專家并未就此打道回府,而是繼續細心地查看學校的舊建筑和每個角落。最后,他們來到廚房前面,看到一塊石碑平臥在房前的空場上,碑身沾滿了飯垢和油漬,這是教師們吃飯的石桌,上面還橫七豎八擺放著留有殘羹剩汁的碗碟。兩位專家彎下腰仔細查看,碑首上“德應侯碑”四個蒼勁的楷書大字,像四盞塵封已久的明燈,在二位專家的眼前重新放出了光彩。我國存世最早的一塊窯神碑,就這么奇跡般地被發現了。為了保護好窯神碑,西安碑林博物館派出專家與當地政府協商,當即雇用車馬,將窯神碑運到碑林保存。
據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專家介紹,立于北宋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的德應侯碑,詳細記述了宋熙寧年間,耀州太守閻公奏封德應侯一事。德應侯即為窯神的封號,除此而外,碑文還詳述了耀州窯的發展史,以及制瓷、燒成的工藝技術,黃堡鎮的自然環境、居民的從業結構、陶業的生產方式、生產關系等方面的內容,是一個研究耀州窯和中國陶瓷史的不可多得的石刻資料。 |